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M1/M2总结
阅读量:5774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18

本文共 3030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0 分钟。

1.M1/M2总结

软件工程这门课上我们接手了学霸系统数据处理的移植项目

在M1阶段,我们进行了明确的分工,还做了一个整体性的计划.可是在移植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学长的代码里漏洞百出,他们后台的数据库更是惨不忍睹,根本没有什么规范,连一些最基础的约束都没有.

当时我甚至都在想,这样一个项目有移植的必要吗? 连基础平台的版本都如此不能直视.

不过大家的态度都是积极的,我们中的好多人,包括我,都从零开始疯狂地学了C#,LUCENE,XML,JSON,TFS等等知识,每个人都非常努力地修改错误,与此同时还在不断地进行移植,大家都很累,累到每天光为干这一个事都要熬夜2,3点钟,甚至更晚.

开发的过程中,组内有技术经验的人也对我们有所指导,而前端与后端开发人员的交流沟通从未停止,PM则为我们做各个方面的把关,每个人都在认真地工作.

于是,在我们的努力下,学霸的M1版本开发成功了.

这个M1阶段给我的感觉就两个字:坑,累. 我想,如果我们没有那么的团结,那么的积极的话,这个项目是不可能完成的,至于为什么你懂的.

M2阶段,这是大家都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,几门课设都临近验收,一门一门课程陆续结业,考试,重要的必修课的考试也很近了,在这么重的压力下,我们团队的精神仍然不可磨灭,各种各样优化的尝试都在不断地进行,大家也是见缝插针,有时间开发就开发一点.没有浪费时间.即使是现在,还有很多新的优化内容被不断提出.

我想,我们的项目不一定是最好的,最漂亮的,但我们的团队一定是最认真,最努力,也最团结的.

2.链接到以前问题的博客

细节问题

1.《构建之法》书上P77页讲到了两种命名方法:Pascal形式和Camel形式。

Pascal形式:所有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大写

Camel形式:第一个单词全部小写,随后单词随Pascal形式

书上说到一个通用的做法是:所有的类型/类/函数名都用Pascal形式,所有的变量都用Camel形式。但是实际上的情况是:所有的类型/类用Pascal形式,所有的变量/函数名都用Camel形式。与书上说的不完全相同。

是C/C++语言的命名规则不同,还是有其他原因?
网上有不同的规则:

2.《构建之法》书上P79页讲到了goto:函数最好有单一的出口,为了达到这一目的,可以使用goto。只要有助于程序逻辑的清晰体现,什么方法都可以使用,包括goto。

goto有什么危害?如何更加合理的运用它?

3.《构建之法》书上P79页讲到了虚函数:

1) 使用虚函数来实现多态;

2) 仅在有必要时,使用虚函数;

3) 如果一个类型要实现多态,在基类中的析构函数应该是虚函数;

虚函数是如何实现多态的?

4.3.《构建之法》书上P80页讲到了析构函数需要注意的点:

1) 把所有的清理工作都放在析构函数中。如果有些资源在析构函数之前就释放了,记住要重置这些成员为0或NULL;

2)析构函数也不应该出错。

这两个注意点我一个都不懂。所有的清理工作指什么?为什么要重置一些资源为0或NULL?析构函数出错一般会是什么情况?

概念问题

5.我们团队打算以功能团队模式来完成团队作业,那么功能团队中有一张图(P105):Dev,QA,UX,PM,沟通&协作。这是指团队主要只需要4部分(Dev,QA,UX,PM)就可以了,还是得需要一两个人作为沟通协作其他成员的人?

6.我们在团队任务的时候是需要哪种流程方式:写了再改模式(我们一般会这么做),瀑布模型(我们应该不会这么高大上的方式),统一流程,老板驱动的流程,渐进交付的流程(MVP,MBP,我对这个比较感兴趣)。

7.我们在做敏捷开发的时候,如何正确地有效地规定近期目标?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?

8.敏捷开发(Agile)有几种开发的方法论:特征驱动开发(FDD)、Srum、极限编程(XP)、其它。

这些方法分别适用那些项目?我们在今后的敏捷开发的过程中应该用哪种方法论?前3中方法论是否是最好的,它们有哪些验证,还有那些常用的方法论?

9.对于团队中代码检查测试,我们每个人能发挥什么作用?为了使最终的工程尽可能详尽,让人满意,我们应该如何开展代码测试?书中的单元测试,功能测试,集成测试,场景测试,系统测试等会对测试产生什么影响?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展这些测试?

其实当时的问题大多是设计原理方面的,通过看书以及实践,这些问题很快地被消化掉了.各种测试方法也已经在实际中得到运用,所以说软工课上我学到了很多很多

3看看以前读过的文章,新的体会。

确实有新的体会

还记得在《No Silver Bullet - Essence and Accidents of Software Engineering》中,布鲁克斯提到的附属性(将概念上的构思施行于电脑上,所遭遇到的困难),这一点说得确实对,当我在做前端的时候,就发现自己的许多构思都被安卓的一些硬性规定所限制,还有一些方面,比如说界面布局,就这么简单一个事,就那么几个位置,在实际操作的时候就发现非常恶心,甚至对齐都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,还有等间距什么的,都要好好研究...... 另外就是配合性(在大型软件环境中,各子系统的接口必须协同一致。由于时间和环境的演变,要维持这样的一致性通常十分困难),我们程序的接口真的是一改再改,改了无数次,因为前端在开发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,所以接口之间就需要自我协调,互相协调,前端对后端的需求更是在随时改变,那么后端的接口也要不断地修改,可是修改的时候还要考虑其他使用这个接口的人员,这一点就非常地麻烦,需要各方商议,达成一致意见.在M2阶段,还涉及到整合的步骤,这个就对一致性的要求就更高了,我们各个组之间做了好多的讨论,才在接口方面达成一致.

还有《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》中提到的市集开发模式,我觉得我们的团队在这个模式下做得很好,虽然我们接到的这个学霸版本让我们很无语,不过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还是有着比较明确的要求,也有责任感,所以能将Android端开发出来.

另外一点,也是感受最深的一点,就是《Worse Is Better》中优先分级将简单性放在第一位,确实有道理.对于我们这种接受了棘手项目的初学者,如果在设计时不做到简单明了的话,一定会出现很多很多无法预料的错误.其实就连简单明了的设计,也会出现不少错误,不过这些错误,因为它们出现在简单的思路中,所以比较容易捕获.我想,追求高大上是要分场合的,你要是有能力,有经验,还对项目开发理解透彻的话,要尝试的话未必不可;否则的话弄得云里雾里,又复杂又漏洞百出,还调试不出来,这不就是傻么.

最后看看学到了什么吧

需求阶段

TF-IDF算法 , HTML基础 , LUCENE原理 , 盘古分词器的操作 , JSON处理,TFS使用,XML使用

设计阶段

在线问答网站的内容结构定义;增量式的数据处理;文本标签;文本关键词提取;文本内容翻译;用户界面与用户进行交互;给在线组和app手机客户端组上传数据

实现阶段

学会使用后台的接口,尝试使用线程进行数据库访问,数据处理的相关算法,黑百合测试,回归测试

发布阶段

软件工程整合的一般方法.

维护阶段

不断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.

转载于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DarkNightEye/p/5120647.html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react报错this.setState is not a function
查看>>
poj 1183
查看>>
从根本解决跨域(nginx部署解决方案)
查看>>
javascript实现的一个信息提示的小功能/
查看>>
layer.js:2 Uncaught TypeError: Cannot read property 'extend' of undefined
查看>>
Centos7.x:开机启动服务的配置和管理
查看>>
HTML5 浏览器返回按钮/手机返回按钮事件监听
查看>>
使用 HPC Pack 为 Azure 中的 Windows HPC 工作负荷创建和管理群集的选项
查看>>
xss
查看>>
iOS:百度长语音识别具体的封装:识别、播放、进度刷新
查看>>
JS获取服务器时间并且计算距离当前指定时间差的函数
查看>>
java中关于重载与重写的区别
查看>>
最受欢迎的14款渗透测试工具
查看>>
华为硬件工程师笔试题
查看>>
jquery居中窗口-页面加载直接居中
查看>>
cd及目录快速切换
查看>>
黑马day11 不可反复度&解决方式
查看>>
分布式服务化系统一致性的“最佳实干”--转
查看>>
一次Mutex死锁的原因探究
查看>>
flask的文件上传和下载
查看>>